好的蛋糕网讯 曾几何时, 胶东宝 、 长生 、 金桥 ,这些本土品牌的雪糕带着丝丝凉爽,伴随着一代代烟台人走过童年,度过炎夏;然而,今天的烟台市场,我们却再也找不到本地雪糕的踪迹了,那么 烟台雪糕被谁 吃 了?
这两天正值高温天气, 雪糕 、 冰激凌 迎来热销。看看街头巷尾的冷饮柜不难发现:蒙牛、伊利等外来企业来势汹汹,已在港城建起霸业;而本土的冷饮品牌却鲜见身影。从退守到几乎全军覆灭,烟台冷饮企业是如何将烟台市场这块大蛋糕拱手相让的?
本土冷饮难觅踪迹
6月2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市区各大超市时,发现冷饮专柜前的人气最旺,有的顾客一次性拿几袋同种品牌的雪糕,有的则是不同的品牌各拿一包。 街边的商店都是单只装,价格贵,我来超市买家庭装更便宜,基本上每隔两天都要来买两袋冰激凌家庭装。 市民何筱君说。 进入6月中旬,超市内销售的家庭装冰激凌和雪糕特别火,每天能卖5000多元。 我市一家超市工作人员宋靖介绍说,目前,超市内有伊利、蒙牛、和路雪、八喜、德尔、雀巢、美仑等7个品牌,冷饮的品种达到140多个。
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本地品牌时,宋靖无奈地摇摇头, 1998年,我就来到这家超市负责冷饮专区,这么多年了,我们超市从来没上过烟台品牌的冷饮。
随后,记者来到烟台二中附近的几家商店,看到马路两旁支起五六个卖冷饮的冰柜。 某品牌的酸奶雪糕只要5毛钱,学生们最喜欢,每天能卖300多支。 一家商店的老板王文霞经营该品牌冷饮七八年了,谈及本地品牌,她同样表示,始终没有卖过本地牌子的冷饮,不是不想卖,而是压根不知道本地有什么品牌的冷饮。
外来户 成就霸业
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烟台市中心的冷饮销售额不断攀升,去年,市场份额占到全市前三名,销售额达到4500万元。其中,蒙牛和伊利占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剩余 蛋糕 则被八喜、和路雪、德尔等其他品牌瓜分。可惜的是,如此大的冷饮市场却没有本地企业的份儿。
如果你是一位 老烟台 ,那么对 胶东宝 、 长生 、 金桥 这些本土品牌的雪糕一定记忆犹新,它们曾带着丝丝凉爽,伴随着一代代烟台人走过童年,度过炎夏。 这些品牌曾占据港城冷饮市场70%的份额。 从事冷饮批发生意多年的孙向前回忆起当年本土品牌的一枝独秀,脸上写满自豪。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土企业 称雄 烟台冷饮市场。曾经出现过全市年产冷饮50吨以上的企业达30多家,年产100吨以上的20多家,全市年产冷饮近两万吨,颇有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这只是昙花一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伊利、蒙牛等外地冷饮产品的进入,本土冷饮市场江河日下,最终都以停产或转产收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金桥乳业已停产多年,单位的冷库早已出租。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继续生产冷饮产品、乳制品时,金桥乳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冷饮行业、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甚或可以说惨烈,全国性的品牌在烟台已形成压倒性的市场优势,加之这个行业投资大,利润低,因此 金桥 不得不退出这个领域,转而改投获利更大的行业。当记者说家里的老人想吃金桥冷饮时,这名工作人员有些伤感地说: 只能对不住家里的老人了。
同样,土生土长的 长生 乳制品也曾是我们老烟台人最熟悉的品牌,目前还在生产袋装牛奶和花生露,这两种产品市场销售形势不错。采访中,其工作人员说: 批发牛奶,可送货上门。 至于冷饮产品的生产,该公司早已退出这个行业,原因同样是因为 投资太大,原料价格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