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首吃螃蟹的咖啡基地为何被钳住了手脚
详细内容

首吃螃蟹的咖啡基地为何被钳住了手脚


2011年,攀枝花市在全省率先起步,提出打造咖啡基地宏伟蓝图。然而3年过去,这里种出的咖啡豆在质和量上均同蓝图构想存在差距。火热推动的背后却遭遇民间冷对待

为填补四川本土咖啡品牌的空白,发展热带地区特色农业产业,2011年具备地理优势的攀枝花市在全省率先起步,提出打造咖啡基地宏伟蓝图。3年来,当地咖啡种植规模始终未能突破2万亩,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更是少有,种植成本高,收益少,缺品牌……记者近日跟随“美丽中国·四川林业在行动”采访团来到攀枝花,见证了当地咖啡产业发展的现状—政府火热推动的背后却遭遇着民间冷对待。

症结:

冻害常袭 成本过高

攀枝花是四川少有适合种植咖啡的地区,2003年起便有公司或农户零星种植。

2011年,当地在全省率先确立了咖啡产业规划,提出了打造四川本土咖啡第一品牌的梦想。然而从零星试点,到蓝图构建,再到回归现实,攀枝花的咖啡产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攀枝花每过三五年便有一次低温冻害天气,这是咖啡种植的死敌。”攀枝花咖啡为何难以做大,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生产科科长杨明一语中的。

2003年前后,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就开始试种咖啡,本想做个示范,却遭遇了三五年出现一次的周期性低温冻害,产值不高,瓶颈难破。“去年底种的1200多株咖啡苗,活了不到100株,白忙活了一年。”杨明说。另外,相较于芒果等特色水果,咖啡的种植效益并没有达到预期。

“从2011年到现在,攀枝花市咖啡种植基地始终未能突破2万亩,除冻害外,小而散的种植模式,抬高了人工成本,综合因素叠加,拉高了咖啡的种植成本。”攀枝花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林分析,再加上咖啡业主们“各自为政”,咖啡初加工后就流入市场,附加值低,最终造成了咖啡种植亏本,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越发低落。

破题:

“半坡”模式 可否复制?

在淘宝网搜索产自攀枝花的咖啡,名叫“半坡”的咖啡品牌会跃然眼前,其平均售价最低也接近400元/公斤,售价远远高于同类的云南、海南产咖啡。

9月16日,记者来到半坡咖啡产地—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的咖啡种植基地,这也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咖啡种植庄园,面积达1200亩,是当地咖啡产业的一面旗帜。

基地生产技术部经理杨政团告诉记者,半坡咖啡基地于2008年开建,一部分基地套种蜡树、印度檀香等速生经济作物,另一部分基地套种芒果。“套种经济作物既可保障咖啡生长,又可增加产值,还能保持水土。”攀枝花市林业局总工工程师张林指着满山咖啡林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荒坡,现在却成了绿林。在张林看来,半坡成名的另一重要因素就在于销售和推广,“攀枝花咖啡的品质高,与云南、海南咖啡相当,但这里种植成本高,所以必须提高咖啡的附加值。”

杨政团告诉记者,如果仅种咖啡,一亩地产值2000—4000元,如果套种其他经济作物,一亩地的产值可达2万元。半坡通过套种经济作物,精深加工咖啡,打造品牌,丰富销售渠道等形式,破解了咖啡种植的瓶颈。

“我们的质量和品牌决定了定价区间。”杨政团告诉记者,公司打造了自有品牌,并通过营销,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在成都、广州等地建立了5家咖啡馆,采取公司直销、网销等形式销售,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

“半坡咖啡模式兼具生态,经济多效为一体,其套种模式,扩大了森林覆盖面,这是干热河谷生态养护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探索。”张林认为,放眼攀枝花全域,咖啡种植产业做大做强最需要的还是龙头企业的带动。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