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咖啡角力场2014年1月20日,跨国食品巨头雀巢在云南普洱咖啡采购中心门口挂出的收购牌价为每公斤14.37元。这与顶峰时每公斤接近40元相比,已跌去大半,这表明云南咖农们将不得不继续熬冬。 百年前一位法国传教士带来了云南历史上第一棵咖啡树,但直到1998年,云南咖啡种植才开始迅速发展。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突破140万亩,产量预计将接近10万吨,占中国咖啡产量的99%,占世界咖啡产量的1%。普洱咖啡产量占云南总产量接近60%,截至2013年,普洱市的咖啡面积达到71.6万亩。 咖啡豆价格的低谷已经持续两年了!咖农们还在苦苦等待国际市场回暖。 2009~2012年,全球咖啡豆价格猛涨,种植咖啡的农户都大赚一笔。受此轮价格猛涨刺激,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咖农们加大了种植力度,结果就造成了2012年以来的“产量过剩”。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以来的霜冻致普洱的9万亩咖啡绝收,经济损失可能达到6.3亿元。 谷底徘徊 如今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几乎每隔200米就能找到一家咖啡馆,中国相当比例的都市人开始习惯在咖啡馆里谈事。提起咖啡,很少能主动想起具乡土气息的农民。 1月,地面温度15°,天空透蓝。当地司机带着记者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山路陡峭,地势逐渐上升,群山起伏。一路都是绿色的咖啡树,这种常绿灌木的叶子呈长椭圆形,结满鲜红色樱桃样的豆子。 沿着陡峭的山路往咖啡林走去,远处山间的农民正挎着篮子在阳光下采摘。村庄里,脏兮兮的狗对着路人狂吠,有的人家在家门口烧烤。一位80高龄的老太太正用耙子不时翻晒水泥坝子上的咖啡豆,这些白灰混杂在一起的咖啡豆子是她儿子、儿媳从咖啡树上一粒粒采摘下来的。 “成本在涨,而收购价格却跌得太凶了。”小凹子咖啡种植园园主廖秀贵对记者叹气。他的种植园需要10多个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固定支出都在涨。 由于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而云南目前的平均成本低于10元/公斤,且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这被认为是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之一,成本的上升也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云南咖农的命运早已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纽约期货交易价格决定小粒种咖啡的价格,伦敦期货交易价格决定中粒种咖啡价格。云南主要种植小粒种咖啡豆,当地的咖农们早已学会查询纽约期货交易价格。 目前,世界适合种植咖啡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咖啡豆品种繁多,但商用主要是阿卡比亚(一种小粒种咖啡豆) 和罗布斯塔(一种中粒种咖啡豆)两种,前者占了世界产量的60%,比后者更贵、口味更佳。 在产业链上,咖农是最脆弱的一环,咖啡种植园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农民辛苦种出咖啡,所得却仅能糊口。在巴西,传出了农民们焚烧咖啡的报道,农民们罢工抗议不断下跌的咖啡价格。在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农民面临同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咖啡产量供过于求,尤其是这几年罗布斯塔豆的产量激增,越南的罗布斯塔豆种植发展迅猛,现今,越南一年生产2500万袋罗布斯塔豆,而2006年这一数字不过1350万袋。 对于咖啡收购商来说,尽管罗布斯塔豆逊于阿卡比亚豆,但收购价更便宜,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对小粒种的需求。对于巴西和哥伦比亚这样传统的咖啡种植国,咖农们经历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咖啡价格战。 如今这一轮价格低谷,对云南咖农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云南省咖啡协会副秘书长胡路认为,15元/公斤是种植者能承受的低价,一旦低于15元,这就意味着农民付出一年辛苦却一分都挣不着。 受2010年那一轮咖啡收购价格暴涨的影响,更多农民都加入到种植咖啡的行列中来。 根据官方数字,到2015年,云南省计划咖啡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普洱市到2015年要发展到30万亩。以上这些是2010年的规划数据。比较数据可以发现,截至2013年年底,普洱市的咖啡面积已达到71.6万亩,和此前规划的2015年为30万亩完全不在同一级别上。另外,整个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140万亩,逼近规划中2020年的目标。 就连处于保山市和普洱市之间的临沧市,也在一年内“脱颖而出”。2011年年底,临沧咖啡种植面积还不到7万亩;到2012年年底,却一跃增加到27万多亩。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当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这几年咖啡种植面积狂飙与上一轮价格刺激和政策的鼓励有关,还有很多外地老板到云南来投资咖啡种植,爆炸式增长的背后存在很多问题。 巨头角色 当下,雀巢、麦斯威尔两大国际巨头对咖啡豆的采购达到云南全省总产量的30%。在云南咖啡种植历史上,雀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地无论官员,还是农民、居民,都对雀巢评价较高。 中国适合咖啡种植的区域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海南和广东主要种植中粒种咖啡,但由于品质差、销路不畅,到2009年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但云南咖啡种植产业20年来却一直稳步发展。 1988年,雀巢来到了普洱地区,那个时代对当地政府来说,此等规模的跨国公司进入,既是政绩也是一张经济发展名片。 雀巢与当地政府签署了长达14年的协议,深耕当地26年,已为云南种植咖啡豆投入5000万元的资金及大量技术。1998~2013年,雀巢每年从云南采购的咖啡量从780吨增长到超过万吨,普洱地区的咖啡产量则从1998年的1800吨上升至2013年的70000吨。可以说,雀巢在当地的采购起到了稳定大局的作用,例如,廖秀贵种植园里的咖啡豆就全部卖给雀巢。 “对于中国刚刚兴起的咖啡市场来说,咖啡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能带动包括生产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增长。”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公开表示,雀巢并不会借助技术推广,成为“云南豆”的独家收购商。 随着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国际买家不断涌入这一市?场。 2007年,星巴克来到云南考察;2009年年初,星巴克宣布云南咖啡正式进入其咖啡采购体系;2010年,星巴克在昆明分别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普洱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2年,星巴克正式在云南打造自有的原料供应基地,与其供应商云南爱伲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当地直接种植和培育新咖啡。此举背后的原因在于2010年这一波咖啡豆价格的猛涨,星巴克也不得不开始在中国本土化布局,掌握原材料以降低成本,避免受制于人。 中国是星巴克在美国外的第二本土市场,2015年星巴克计划在中国运营超过1500 间门店,星巴克中国与亚太区总裁卡尔弗(John Culver)曾评论道:“云南咖啡计划毫无疑问将巩固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帮助我们保持稳步增长。” 除了雀巢、星巴克和卡夫旗下的麦斯威尔,其他来自全球的众多咖啡品牌也陆续进入云南采购咖啡豆,包括麦氏、德国纽曼、丹麦伊卡姆、日本UCC上岛以及新加坡等咖啡品牌。 2012年,全球咖啡产量突破830万吨,2012~2013年的采收季,云南咖啡总产量为8.2万吨,出口5万多吨,国内消费云咖不足2万吨。而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2012年,中国进口咖啡140万袋,消费110万袋,只有30万袋来自国内。数字显示,云咖在全球市场占比极低,主要出口,国内市场消费云咖的比例还很低。 本土尴尬 2013年,普洱市获得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咖啡之都”的称号,但“中国咖啡之都”的字眼在云南其他两个咖啡种植产区保山和德宏的宣传资料中也能看到。在云南咖啡整体形象都没打造出来的时候,云南各地树立的各种品牌抢资源,业内人士认为反而是一种内耗,不利于云咖的发展。 爱伲是普洱市重点扶持的企业,它绕过雀巢的速溶路线,走精品咖啡路线。而德宏的后谷咖啡则选择大众路线,卖速溶咖啡直接与雀巢竞争。2008年,后谷高调宣告不再向雀巢供原料时,曾引起轰动。2012年,后谷深陷“资本”迷局,与PE(私募股权投资)之间一场不光彩的争斗也极大地影响到后谷的发展,更别提曾经想上市了。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咖啡产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云咖现在的局面很混乱,原来云南有机会把小粒种咖啡豆的品牌做出来,但现在做烂了,不被认可。” 廖秀贵发愁此轮咖啡收购价格的低迷,感叹白干了,但他依然再三对记者强调他对未来的信心,还从屋里拿出他在普洱咖啡生豆大赛中获奖的证书,告诉记者他在申请商标,建立自己的品牌。 种植户王忠学1992年弃芒果种咖啡,种植面积约67.5亩,家里三口人负责种植园的日常管理,年纯收入在7万~10万元。记者到王忠学家时,家人正在清洗咖啡豆,对于价格寒冬,他的心态比较平和,咖啡是他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前几年行情好时,他还是赚了钱。 由于价格暴跌,当地传出了农民砍咖啡树的传言。对此廖秀贵认为,其实一个原因是咖啡树老化后的产量非常低,砍掉咖啡树是在更新换代;另外,叫得凶一点是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对农民的重视。 在廖秀贵儿子的眼中,优质的咖啡豆还是有竞争力。以前不懂技术,现在经验越来越丰富,有机生态咖啡是关键。他对记者说:“以前我喝茶,现在我一天要喝三杯咖啡,这就是变化。” 目前,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每人每年只有3~4杯,远远低于咖啡消费国每人每年30~40杯的平均水平,因而潜力巨大。业界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将达到50万吨,成为相当于日本的咖啡消费大国。 中国本土市场未来消化咖啡的能力会更强,这也是雀巢和星巴克等巨头在发达国家市场增长潜力有限的状况下,视中国为未来业务发展重点市场之一的原因。对云南咖啡来说,如何在本土市场打开局面,则是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