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咖啡“坑人”呼唤消费理念转变
详细内容

咖啡“坑人”呼唤消费理念转变


近日,星巴克咖啡价格比国外售价高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日,央视也对星巴克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星巴克一杯354毫升的拿铁咖啡,在中国卖27元人民币;在英国伦敦的价格是24.25元人民币;在美国芝加哥为19.98元人民币,而在印度孟买,仅售14.6元人民币(10月21日《沈阳晚报》)。

同样一杯咖啡,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亚洲,售价都比中国便宜,这让一些刚刚得知真相的中国消费者不解和愤慨。面对各方质疑,星巴克方面表现得底气十足,“对于在中国的高利润,星巴克给予了书面声明,称定价基于原料设备、员工福利等多重因素考虑,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星巴克在全球门店的价格差异大。”(10月20日《法制晚报》)如此解释显然站不住脚,难道在中国,原料、租金、员工工资等成本比欧美还高吗?这自然是违背了基本的常识。

然而,在对此嗤之以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星巴克在华“坑人”事件。商品定价有三种机制:只有对比较重要的、对人民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的商品,才能采取政府指导价或政府直接定价。而对于诸如咖啡之类的一般消费品,政府不能在定价问题上干预过多,而只能把定价权交给市场。

也就是说,除非商品出现质量瑕疵、虚假宣传、质量上的双重标准等违法情形,才能有政府的踪影。比如,在去年,耐克公司一款国内售价高达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之一就是足跟和前掌的双气垫,然而同样的宣传、比国外还高出500多元的价位,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只有一个气垫的产品,因此,北京市工商局决定对耐克公司处以487万元的罚款。

对于经营者有自主定价权的非垄断性商品,即使存在所谓不公平的“价格歧视”,这也只能看作是“不厚道”的市场行为。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虽然中国星巴克最贵看似不合理,但事实证明,目前它在中国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即使最贵,但它与消费者的关系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种“自愿”的状态一方面来自于国人对外企的过度信任和盲目崇拜,正是这种“自愿”养成了国外品牌在中国总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在于国人对新颖商品的盲目追逐,喝咖啡在国外本是很草根的事儿,来到中国却成了品位的象征。据记者了解,在沈阳,即使是很小型的咖啡店,里面的咖啡也并不便宜,甚至比星巴克还贵。也许正是这种“贵”,满足了部分消费者扭曲的虚荣心。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需求,自然导致企业的非理性定价。这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在违背价值规律的情况下,既赚得钵满盆满,又底气十足。

面对如此合法但并不合理的“价格歧视”,政府监管是无能无力的。要让“不厚道”的企业向消费者低下高昂的头颅,只能期望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消费观念的理性转变。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