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现在已经是华人艺术圈今年一整年的关键词。其实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东西文化激烈的撞击、融合与深刻反思之后,正在自觉、理想或者甚至是带著「商业」意味的回归传统。
许剑龙(Calvin Hui),作为这批提倡回归传统大军中的一员大将,除了经营有成的广告本业,还在2009年加入了香港艺术中心(Hong Kong Art Centre),成为董事成员之一。而在此之前,他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偶尔也会策展。2011年,许剑龙凭借丰厚的人脉资源创立了3812当代艺术项目(3812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去年,他正式加入典亚艺博会(Fine Art Asia),更于今年6月前进英国伦敦,意图打造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及消费情结的综合性艺术博览会。
从许剑龙洋洋洒洒的艺术简历看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与商业的最佳整合者」。
许剑龙的3812位于黄竹坑,离国际画廊林立的中环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可以用距离换取空间,3812的空间够大够高,又置身在工厂的大楼之中,一点也不像置身於寸土寸金的香港,看看选址,就知道许剑龙有著与众不同的想法。
好艺术才会有好商机
从事广告业许久,许剑龙非常理解包装的重要性。「回归传统」四个字可以是文化的走向,也可以商业的标签,他一点也不忌讳将艺术与商业放在一起说,「艺术与商业不是对立关系」。近年来,来自艺术市场的丰厚回报,让大多数的艺术从业者都不冷静了,热门题材、明星艺术家、商业炒作构成了艺术生产的核心环节。在这样一个倾斜的不平衡市场,艺术与商业的权衡再度成为了热门话题。
「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等于能够感动人心,拍卖的价格也不是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针对艺术市场的商业策略,许剑龙认为每个艺术从业者最好遵从自己的内心,同时不要遗忘艺术的本质。「老实说,商业会对每一个画廊主施加巨大的压力,但是商业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遥远而且不可预测的结果,我能做的,就是将有诚意的艺术品推广到最好,而且作为一个策划者,也要相信观众会认可你对艺术的选择。」
自3812开业以来,许剑龙领衔的每一个展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中国传统息息相关,这里说的「中国传统」可不是说画布上写着几个中国水墨字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曾於3812展出的青年艺术家林国成,他的艺术完全回避了艰涩难懂的西方当代艺术概念,其钢笔画看来朴实,其实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构思,一笔一笔刻画完成的;他的画带着一种中国文人的情绪,画外流露出文人的思想,不卖弄抒情,很自然的从传统文化上开展而去,「像这样的艺术家就是3812要推广的艺术家,它们扎根传统文化的沃土,从商业的经营角度看,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潜力,最终来说,好的作品、好的艺术才会有好的商业。」
咖啡还是茶?
许剑龙说作艺术策划,要从藏家的角度去看问题。「好像这次的巴塞尔艺术展,它的好处是介绍了很多新的画廊给我们,但是渗透性太广了,让大家很疲惫,一周过后展览结束,却记不起来都看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艺术的滋润,因为一切都太多太多了。」对于很多人讲的「香港就像是一个港口,东西来了就走」的艺术文化模式,在许剑龙看来,巴塞尔是一种艺术的营销策略,他和黑国强联手打造的典亚艺术博览会更加着力於一个可以向亚洲人推广文化的亚洲艺术市场。
传统的收藏理念
当问到他如何和消费者解释巴塞尔和典亚艺博会的差别时,许剑龙说他现在基本上是用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就是「你是喜欢茶还是咖啡呢?」他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两种不同的东西,所以没有办法比较,但是这也反映出一件事,就是你怎么看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样的概念其实被贯穿在许剑龙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往往在典亚招商时,他要拒绝很多画廊,并不是骄傲,而是在他看来,画家的作品与要呈现的「从传统出发」的核心价值有所背离。
其实同时作为收藏家的许剑龙的收藏概念与他的策展概念是重叠的,就是从传统的角度出发。「我喜爱收藏的艺术家通常都有传承的意味,同时又具有当代的语言,用艺术家的语言去表达我们这一代的共同经验,与东方相比,西方的当代艺术大多很直接的从观念出发,探索媒材的使用和技巧的创新,这是两者比较大的差异。」
许剑龙认为收藏一定是根据藏家自身的喜好,去收集自己喜欢的藏品,不一定是艺术品,也可以是其它东西,只要符合一种心理的需求。「我对收藏的需求,就是希望我的生活环境中有符合我审美的艺术品围绕在身边,收藏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艺术品的创作者和创作动机产生兴趣,从而升华成一种艺术修养,这种修养会促使你不断的学习,这是我收藏以来最大的收获。」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