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咖啡迷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每天清晨,他们两眼蒙眬地望着滚烫的深褐色液体流进咖啡杯,仿佛那是让奥林匹斯山上众神永葆活力的仙酒,心里涌起一股痴念:“怎样才能找到更优质的咖啡豆,喝到更美味的咖啡?”
超市货架上的咖啡豆琳琅满目,这些豆子绝大部分并非直接来自咖啡的故乡,而常要远渡重洋,从出生地被运到中间商的国家——咖啡进口大国,经过烘焙、研磨、包装,最后才被发往世界各地的商店和咖啡馆。隔着包装袋,咖啡迷们看不到里面的豆粒是否圆润、整齐,被烘烤成了均匀的棕褐色,而且泛着带咖啡脂香气的油光,他们开始挑剔地研究包装袋上的说明,这一小袋豆子是不是采摘自著名的咖啡产地?豆种是阿拉比卡吗?日期可新鲜?是手工挑拣和小批量烘焙吗?最后还要郑重其事地捏捏袋子,深深嗅一嗅从排气阀中挤出的二氧化碳香不香……如此苛刻,实在是因为没有条件亲自在遥远温暖的咖啡圣地开启充满新鲜咖啡香、精神满溢的一天。于是,又一个执念涌上来:“能自己种咖啡就好了,咖啡种植农是个幸福的职业吧?”
想象和现实就如咖啡中的脂肪和丹宁酸般迥然不同。几年前,一部揭示咖啡种植农的困境和咖啡贸易
产业链的纪录片在世界几个著名的电影节上引起了轰动,片名叫作《BLACK GOLD》,这股黑金旋风也在世界各地咖啡迷的心中惊起了层层波澜。1989年,全球咖啡贸易协定到期,咖啡种植农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咖啡原豆的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全球咖啡产业价格由纽约和伦敦证交所的经纪人决定,咖啡进口商通过派驻原产地的竞价代表以压到最低的价格大量进口最优质的咖啡豆,再将原豆销售给下一级的咖啡烘焙商……经过大约六道环节到达消费者手里。大家都赚了钱,只有种植农每天都祈祷:“上帝,请让咖啡再贵一点儿吧。”他们得不到外界的信息,也没有发言权,只能在接受低价和不卖之间选择。在埃塞俄
比亚的种植园,一株咖啡被精心养护四五年后开始产豆,经过挑拣、晾晒、烘焙和研磨,1公斤咖啡豆可以冲煮80杯咖啡。在
美国,一杯咖啡大约卖2.9美元,80杯咖啡就是232美元。那么,种植农卖出1公斤咖啡豆能得到多少钱呢?大约是0.23美元,不到一杯咖啡价格的1/10。这些钱只够糊口,送孩子上学是不可能的,现代娱乐生活更是天方夜谭。
在这一背景下,倡议选择“公平咖啡”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时我们看到咖啡包装袋上印有100% Fairtrade coffee beans的字样,指的就是“公平咖啡”。“公平咖啡”简化了传统的咖啡产业链,销售商以合理的价格直接从种植农手中购买咖啡豆,践行了公平贸易运动的原则,即采取平等和透明的做法,为经济弱势的生产者创造机会。第一个获得公平贸易品牌认证的咖啡生产商是
英国公司café direct(咖啡直达),除了设立“咖啡直达”生产者基金,“咖啡直达”还致力于在公平贸易的基础上呈现最好的风味,包括以环保工艺加工无咖啡因咖啡。这就是说,在咖啡迷们执着于好品质、手工加工的时候,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购买能让种植农直接受惠的,更有道德的“公平咖啡”。
不过,“公平咖啡”的未来也有很多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能否从根本上做到咖啡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原产地的产业链,提供品质更佳的“公平咖啡”,等等。
煮豆听豆言,豆在杯中叹……咖啡豆农为了生存的挣扎,宛如一杯反复加热的咖啡,香气弥散,一股苦涩浮了上来……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