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文化 >> 上海人眼中的清末时期咖啡
详细内容

上海人眼中的清末时期咖啡


暖暖冬日,泡上一杯咖啡,坐在朝阳的客厅里读书,心境如面前的咖啡般热气升腾。古诗词中凡咏物诗词,大凡梅、兰、竹、菊,除此即是江、河、山、水。几乎是不可能涉及西人的饮物——咖啡的。因为中国的国饮是茶。所以,咏茶诗倒是比比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清末的一些诗词中却出现了咏咖啡的诗词。

在清朝之前,西方的饮料——咖啡,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在中国文人的咏物诗词中也就不可能出现此洋物。清末,国门打开,随着西风美雨的飘落,咖啡在中国沿海城市的出现,最早接触此洋饮料的清末文人,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咏叹咖啡的作品。

如清诗人毛远征在他的诗中就说到了他喝咖啡时由于忘记了放牛奶,便觉得其苦涩:

饮欢加非茶,忘却调牛乳;牛乳如欢甜,加非似浓苦。再如潘飞声所作的《临江仙》的词:第一红楼听雨夜,琴边偷问年华。

画房刚掩绿窗纱,停弦春意懒,侬代脱莲靴。也许胡床同靠坐,低教蛮语些些。起来新酌加非茶,却防憨婢笑,呼去看唐花。

又教外语(蛮语),又喝咖啡——多么生动的一幅晚清小夫妻体验西方风俗的和谐图。但又怕小婢女的笑话,便将婢女支出去了。如今学外语、喝咖啡还有人笑话么?

晚清年间,上海滩上的“竹枝词”也有对咖啡的咏叹,如一首题为《考非》的词这样写道:

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传豆制成。色类沙糖甜带苦,西人每食代茶烹。词中写道:大家都在叫“咖啡”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喔,原来传说是用“豆”(咖啡豆)制成的。喝咖啡要放糖,洋人饭后用它来“代茶”的。再如:

大菜先来一味汤,中间肴馔辨难详。补丁代饭休嫌少,吃过咖啡即散场。这是典型的中国人初尝西餐的情景:饭局开场,先来汤(也许是意大利乡下浓汤罢),再来的一些菜说不上是什么(也许是牛肉、鹅肝酱之类罢),不吃米饭,却吃“补丁”,你可别嫌吃不饱,最后就是喝咖啡,喝完了,于是就散伙。

100年前的上海人便是这样看到咖啡、西餐之类而大觉异趣的。而如今,咖啡、西餐却是遍及国中了。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