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普洱全力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详细内容

普洱全力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二十多年普洱咖啡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为把普洱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夯实了基础,使中国咖啡之都显山露水。面对未来,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机遇,制定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咖啡产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咖啡科技服务、种植推广、质量管理、文化交流体系,采取加大扶持咖啡产业、建设生态咖啡园、打造普洱咖啡品牌等措施,全力打造中国咖啡之都。”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普洱市咖啡产业联合会会长刘标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普洱全力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抢抓机遇 高位谋划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壮大,总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正在快速发展的普洱咖啡产业同样如此,历经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蓄积了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条件。2010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27.6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0%,产量达2.3万吨,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市内形成思茅区、宁洱县、孟连县三大咖啡主产区,墨江、澜沧、景谷、江城、景东、镇沅等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建立了咖啡产业生产基地和科技技术体系,有咖啡技术人才324人。并总结出一套咖啡生产栽培措施,培育了一批咖啡生产加工企业,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地,产品被世界认知和认同,品牌作用逐渐显现。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贸易和消费市场,普洱咖啡因品质优良而被欧洲咖啡市场所青睐。国际咖啡组织、雀巢、星巴克、麦氏等跨国咖啡生产企业看好中国,就2010年而言,云南出口咖啡占全国91%,普洱产量占云南60%以上,世界咖啡大企业看好中国咖啡很大程度是看好普洱咖啡。同时,国内咖啡消费量超过生产量,咖啡生产量4万吨,而市场消费需求量已经突破6万吨。

    国家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转变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同时制定了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发展的意见》,预计到2015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

    机遇蕴含精彩,未来充满希望。国内外咖啡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发展绿色经济政策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咖啡产业发展,这一切为普洱咖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长远,超前谋划,科学提出了把普洱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的宏伟战略目标,当目标提出后,立刻得到全市各族群众的响应和拥护,群众发展咖啡的积极空前高涨,发展咖啡的热潮逐浪兴起。

发挥优势 绘就蓝图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做事业都要有明确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咖啡之都”战略,极大地振奋全市各族人民的精神,增强了发展咖啡的信心和力量。“十二五”期间,普洱将围绕建设中国咖啡之都,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新建40万亩生态咖啡基地,建设万亩高品质生态咖啡示范园区,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引进世界著名的星巴克咖啡公司,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为支撑的发展路子,规范咖啡收购和加工标准,实施咖啡精深加工,促进咖啡产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咖啡种植面积达60万亩,实现咖啡产量7万吨、产值20亿元。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建设世界级生态咖啡基地和国家咖啡质量检测中心,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计划把全市咖啡种植面积由现在的23万亩发展到60万亩,”展望未来,刘标说到。

    普洱是云南省咖啡产业的重点发展地区,种植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产量占全省60%以上,说到底,普洱咖啡地位的提升就是云南咖啡地位的提升。“十二五”普洱将围绕建设“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省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结合咖啡产区自然资源、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等,把咖啡与其他作物规划合理搭配,有机结合,优化与茶叶、甘蔗、玉米等作物种植比例,把60万亩优质咖啡豆基地分布在可利用的最适宜区,实现咖啡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发展。建设咖啡示范面积20万亩,加强对现有23万亩咖啡园的生态化改造和管理,实施10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工程。改造、提升和整合现有咖啡初加工生产企业,提高咖啡初加工生产能力,实现原料标准化生产。同时发挥思茅区、宁洱县等城市核心区和咖啡加工工业区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加大咖啡精深加工生产能力,推进高新技术开发,集中连片建设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共同打造普洱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年产商品咖啡豆7万吨,焙炒咖啡豆1万吨、速溶咖啡粉5000吨并生产系列国际流行咖啡消费产品。

多举并措 全力打造

    “普洱咖啡产业虽然成效卓著,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等问题,要把普洱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必须全面提高咖啡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需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采取‘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系列措施,并在咖啡产业发展中狠抓落实,”刘标说。

    打造“中国咖啡之都”是一项发展绿色经济的长期任务,要在思想和认识上引起高度重视,主动把握国内外咖啡生产消费趋势,转变咖啡产业发展方式,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 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以市场主导产业发展、加工主导产业发展和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并重的转变,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着力打造普洱咖啡国际品牌。同时要坚持“市场为导向、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科技创新建设优质咖啡豆生产基地,抓好绿色生态咖啡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咖啡园建设要广泛推广荫蔽树、生态复合咖啡园等,引进高品质品种、推广优质丰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降低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提升改造咖啡园;推广高产创建、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提质、节本、减灾增效技术和循环农业、立体种植枝术;引导企业参与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走“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咖啡规划主产区要构建县(区)、乡(镇)、村三级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建立健全咖啡病虫害防控体系,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对咖啡种植开发、精品加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上给予扶持,并以招商引资加快咖啡产业发展,整合财政、扶贫、水利、电力、交通、农业综合开发、外贸出口等专项资金用于咖啡产业开发。加强与国际咖啡巨头的战略合作,引进和培育壮大几个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抓好咖啡专业人才培养、咖啡文化建设和普洱咖啡品牌打造。组建咖啡研究院,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咖啡的产量和品质,运用现代生物和生态技术提高咖啡科技含量,增强咖啡市场竞争力;通过咖啡研究院这个平台,开展与国内外咖啡研院所、大学及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合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研究、培训和推广,以建精品咖啡示范基地为契机,引进高新人才和资金,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千名咖啡师培训计划,培训咖啡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人才;筹建普洱咖啡豆现货期货交易平台,在打造普洱咖啡精深加工基地的同时,建立完善咖啡交易、展览品鉴、人才培训、仓储物流、网络服务等功能,培养和吸纳优秀的营销人才,寻找咖啡新的营销模式,增加普洱咖啡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完善咖啡文化交流体系,筹建中国咖啡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中国咖啡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和打造普洱咖啡品牌。如,举办中国咖啡文化节、中国咖啡国际学术论坛、中国咖啡之旅活动,建设高品质咖啡馆、绿色生态咖啡观光园、咖啡博物馆等;不断挖掘整理咖啡文化,培育国内外消费市场;加大对普洱咖啡的宣传和抓好市场信息平台建设,让消费者真正认识普洱咖啡,造就普洱咖啡品牌。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