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文化 >> 谈谈各种烘焙度的界定及口味问题
详细内容

谈谈各种烘焙度的界定及口味问题


美国长久以来,惯以Cinnamon(最浅焙)、City(浅焙)、Fully City(深焙)及Dark roast(重深焙,包括义式和法式) 来界定烘焙程度(参考之前的博文:烘焙度简介),然而,老美对咖啡风味的偏好,向来有西浓东淡之别,因此西岸的浅焙,可能已达东岸的深焙程度,反之亦然,因此这些术语仍属各唱各的调,并不科学。近年来,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大力鼓吹焦糖化数值(Agtron number)来判定烘焙度,系以红内线来测定咖啡豆的焦糖化程度。数值愈高表示焦糖化愈低,也就是烘焙度愈浅,数值愈低表示焦糖化愈深,即烘焙度愈深,有了数据,就可更精确了解咖啡豆的烘焙度,不致出现美西的浅焙咖啡到了美东竟成了重焙咖啡的笑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演变。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之焦糖化数值表(Agtron number)

焦糖化数值(Agtron number)这套科学标准来界定烘焙度,焦糖化数值在70以上为最浅焙Cinnamon,60以上为浅焙的City,40左右为维也纳烘焙,或所谓的 Fully city ,35以下为重深焙,包括法式烘焙和浓缩 咖啡烘焙

咖啡风味也会随着烘焙度不同而改变,一般而言酸味和烘焙度呈反比,如果您偏好果酸味,不妨选购烘焙度较浅的咖啡,如果喜欢浓呛带甘的口味,可选重烘焙豆,另外,咖啡因含量也和烘焙度呈反比,也就是说浅焙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反而超出重焙咖啡。因为咖啡因会在烘焙过程被破坏。而果香味也会随着烘焙度加深而递减,不过,醇酒的发酵香味、呛味和回甘口感,浅焙咖啡不易发展出来,重烘焙豆比较有这方面的优势。然而,如果重焙技术不佳,很可能弄出一炉又焦又苦的烂咖啡。

浅焙深焙,吵翻天! 咖啡究竟应采浅焙或深焙,这是业界最具争议性话题,甚至到了翻脸地步。一般而言,北义大利、美国东部的烘焙度较浅,焦糖化数值多半在40左右,此派知名业者包括意利咖啡(Illy Caffe)、绿山咖啡(Green Mountain)和维瓦契浓缩咖啡(Vivace Espresso,注:该公司虽设于重烘焙的西雅图,却逆势而为,倡导浅焙),这些业者的咖啡豆在第二爆以前或豆表快要渗出咖啡油以前,立即停火出炉,他们的论点是咖啡油含有大量芳香成分,应尽量保存在豆子内,咖啡油渗出来,油滋滋的虽然好看,但芳香成分也因此流失了。此派也认为咖啡豆快出油前,马上出炉,焦糖化程度最佳,Body(稠度)也最好,咖啡的果酸味与回甘口感最均衡。浅焙派也抨击重焙业者把咖啡油烘出豆表是暴殄天物。

然而,义大利南部和美国西岸的重烘焙派,如旧金山的毕兹咖啡(Peet's Coffee),西雅图的艺术咖啡(Caffe' D'arte)、和咖啡豆与机具公司(Beans and Machines),却坚持咖啡豆一定要烘出油才好喝,他们的豆子经过测示,浓缩咖啡专用豆焦糖化数值都在35以下,酸味较强的安地瓜甚至出现18度的超重烘焙,真是到了〝重烘焙,手不软〞的地步。

此派多半在第二爆或豆表出油后,滑行一阵才出炉,他们不认同浅焙派所谓〝出油就是流失芳香成分〞的说法,并批评浅焙派的豆子〝发展不完全〞,尖酸味似乎压过了甘甜味也缺少了浓呛口感,风味太单调。甚至还讥笑浅焙派真正目的是为了省钱,因为只有顶级阿拉比卡豆才熬得住重烘焙,并发展出丰富、浓呛、甘甜又不咬喉的绝佳风味,次级豆在大火煎熬下,只会呈现单调的苦涩味。

重烘焙派还自诩为〝游走剃刀边缘的老饕咖啡〞,因为咖啡豆二爆后,变化很快,稍有闪失整炉都会报销,不像浅焙派二爆出油前就〝收兵〞,技术层次较低。倡导重烘焙最力的毕兹咖啡,在美国咖啡界享有崇高地位,毕兹能在摄氏二百多度高温,操炉十五分以上才出豆,而且浓而不苦,这番工夫令人敬佩。当然这和毕兹改装烘焙机的能耐有关。总之,重烘焙派坚持只有二爆后的豆子,风味才完整。

持平而论,浅焙和深焙各有千秋,喝咖啡原本就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理应相互尊重。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