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起源跟中国的茶一样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谜。喝咖啡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需求性消费与消遣,还包含着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咖啡的来源已经无法考证,有关咖啡的历史已经演绎成许多浪漫的故事。有一则牧羊人的传说流传甚广——一个叫卡拉迪的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在牧羊的时候偶然发现他的羊蹦蹦跳跳异常兴奋,后来观察发现,羊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子才导致举止滑稽怪异。他试着尝了几颗,结果发现自己的精力突然倍感充沛。牧羊人把他的发现告诉了一些僧侣,僧侣们用这种红色的果子熬成汁液,发现喝过之后能较长时间保持精神振奋。从此,这种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
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咖啡饮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区流行开来。“Coffee”一词,就是来源于阿拉伯语Qahwa,意思是“植物饮料”,后来传到土耳其,变为Kahve,成为欧洲语言中这个词的来源。咖啡种植、制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断地改进并逐渐完善。
但在15世纪以前,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直到16、17世纪,才辗转传入欧洲。很快地,这种充满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士绅们的争相竞逐,咖啡的身价也水涨船高,甚至获得了“黑色金子”的称号。之后,借助海运的传播,全世界都被纳入了咖啡的生产和消费版图中。
19世纪初,咖啡被西方商人带到中国,并逐渐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中国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始于云南,咖啡种子及其种植方法是20世纪初由法国传教士带入中国的。
咖啡品种知多少
咖啡树与月桂树相似,通常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棵咖啡树一般要生长3?4年才开始结果,咖啡豆正是蕴藏在这些果实内,需要通过干燥法或水洗法除去果肉来获得。咖啡豆会被品级评核,一般以其颜色和大小等作为考量因素。
咖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植物品种,主要分成两大类:
阿拉比卡咖啡(小果咖啡)又称“阿拉伯咖啡”,也是惟一可以不加任何配料就可以饮用的咖啡。这种咖啡果实很小,种仁也小,故称“小果咖啡”。
小果咖啡以口感馥郁细腻、气味香浓为特色,由于它酸度较高,质感幼滑,会给喝咖啡的人带来浓香和爽滑的感觉。小果咖啡对于种植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种植技术、日常管理有更苛刻的要求,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更加昂贵。
阿拉比卡咖啡中最好的品种是“蒂皮卡咖啡”和“波旁咖啡”,但其他品种也已有了很好的发展,包括“卡图拉咖啡”(主产地:巴西、哥伦比亚)、“蒙杜咖啡”(主产地:巴西)、“梯高咖啡”(主产地:中北美)和“蓝山咖啡”(主产地:牙买加)。
阿拉比卡咖啡适合生长在海拔400?1800米、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山地形国家肥沃的山坡上,温度在15℃?24℃、白天温和不酷热以及少于两小时直接日照的气候条件下。因此在很多咖啡园里,通常种植一些高一点的相近品种的树来遮阳。
罗巴斯塔咖啡(大果咖啡)这种咖啡豆正如它的英文名字“Robusta”所表达的,有浓厚的味道和质感,还带有苦涩味,酸度不太高,为咖啡带来力度和浓厚香醇。
罗巴斯塔咖啡树可以在较低的山地生长,喜欢炎热的赤道气候,温度稳定在24℃?29℃,咖啡豆外形较为浑圆,中间有裂沟,沟纹直。多产于非洲中西部、东南亚以及巴西部分地区。
世界各地都有咖啡豆影子,只要气候适宜,都能正常生长,这些适合种植咖啡豆的地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环状地带,是盛产咖啡的理想地区,被称为“咖啡生长带。”咖啡豆的品质会受到种植方法、地区气候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巴西
最大的咖啡生产地,各种等级、种类的咖啡占全球三分之一消费量,在全球咖啡交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巴西所面临的天然灾害比其他地区高上数倍,但其可种植咖啡的面积已经足以弥补此不足。这里的咖啡种类繁多,但特优等的咖啡并不多,是用来混合其他咖啡的好选择。
巴西最出名的就是“山多斯咖啡”,它的口感香醇、中性,可以直接煮或和其他种类的咖啡豆相混合。其他种类的巴西咖啡如“里约”、“帕拉那”等,因不需过多的管理,可以大量生产,虽然味道较为粗糙,但不失为一种物美价廉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