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范
2003年,《食用盐卫生标准》(GB2721-2003)出台,规定食盐碘含量按1994年的标准执行,即20~60 mg/kg,因此造成了 标准打架 的问题,这不仅让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无所适从,也使得有关监管部门在执法时会陷入困境。
当前,已有的标准陈旧不全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软肋,制约了产品的技术进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标准的及时整合与完善是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生产组织、质量检验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有关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实现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之一。 3.食品营养强化剂预混料存在的问题。食品营养强化剂预混料是一种经特别配制的含有多种微量营养素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又称复合营养素、复合营养强化剂。 为了使某一特定食品营养全面、均衡,往往需要强化多种营养素,生产应用复合营养素预混合物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食品的安全性也有重要的影响,简单地将各种食品营养强化剂与载体或稀释剂凑合在一起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食品营养强化剂预混料不能片面地强调添加某个营养素的作用,而忽略营养素间的平衡和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例如,铁与钙磷、锌与钙、锌与铜之间存在拮抗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维生素D过多易中毒;镁与钙有协同作用,镁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食品营养强化剂预混料的配方确定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较大,但对于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而言,要配备素质高的专门技术人员设计和制定配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也很难保证配方的不断改进及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 二、确保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安全的几点建议 1.明确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安全有赖于企业自身质量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企业伦理和道德,建立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 食品营养强化剂相对主料来说添加的量小,容易被忽视,但这却会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安全与否。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采购、验收、配制,原料应从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的专业生产厂家购进,自觉地把住食品营养强化剂的验收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关,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地使用。 安全性是今后食品营养强化剂研发要保证的首要条件,企业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建立一套有效的卫生管理和质量监控体制,确保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安全。 |